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融资-技术、政策和金融工具

《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融资-技术、政策和金融工具》报告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旨在探讨加速中国钢铁行业脱碳的技术路径,并阐述转型金融如何支持该行业实现低碳转型。

报告指出,钢铁行业是全球工业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8%。为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中国钢铁行业需在2030年前对约78%的煤基高炉产能进行再投资,预计需要至少1.6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零碳炼钢技术虽已具备可行性,但成本高昂,因此大规模投资和推广低碳钢铁生产技术至关重要。

报告强调,转型金融可为钢铁行业的动态脱碳过程提供资金支持。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主要限于项目层面,转型金融标准和指引的发展有望帮助钢企拓宽融资渠道。此外,国内外碳定价机制(如碳交易市场和碳关税)将增加钢企的排放成本和运营压力,推动其加快转型。

报告还提出了促进绿色钢铁需求的措施,如绿色公共采购政策,可刺激钢企从高碳排放生产方式向低碳转变。同时,中国多个省市已发布转型金融指引,金融机构也发布了针对钢铁行业的转型金融框架,为钢企提供了更多融资机会。

然而,报告指出,目前钢铁行业在贴标债务市场中的发行体量仍然较小,仅占市场总体量的0.1%。因此,建议正在制定的中国国家转型分类方案和指引应进一步整合省级指南,加强与国际转型分类方案的互操作性,并鼓励钢铁发行人参与转型金融。

总之,该报告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政策和金融工具方面的参考。

doc4good.com_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融资-技术、政策和金融工具.pdf
3